哪里可以买到靠谱鱼胶?网上不敢买?
作为从业者来说,网上确实鱼龙混杂。其实淘宝、JD、PDD的这类网店,假货是不多的(即食鱼胶除外),但黑心商家以次充好的很多。如果当地有这类批发市场,可以去实体买,不少网店根本就是中间商,自己不压货,价格比起实体批发高不少,千万别被所谓的低价促销蒙蔽了。
关于在网上购买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1、网红店一律PASS!
2、品类。一家网店如果从鱼胶、燕窝、海参、元贝、鹿茸、冬虫夏草到虾米、鱿鱼、紫菜都有的,需要注意,大概率是多道贩子做代发的,小概率是滋补品商行开拓的线上渠道,至少有能力囤300w以上的货。这个要自己甄别,可以咨询卖家是否有线下店,如果没有,十有七八就是前者。
3、配图。说真的,大部分人看网页的图片其实是没什么用的,一来不少鱼胶(尤其是次货)会做药水和染色的处理,网图甚至还能PS出长年老胶的色泽。所以表面上的金黄琥珀色,不一定代表品质好,这也是网店营销的最大特色。相对来说,表面纹理会更容易看一些,因为P图之后会有不少的小漏洞可以察觉,不过不同鱼胶纹理质地有差异,没法一概而论,所以这个方法只适合老手。新手千万不要盲信商品图即可。到手之后就方便不少,可以凭借气味和手感加以佐证,基本泡过药水的鱼胶,会特别干净、胶油少,腥味特别淡或者几乎没有,如果是特别次的货可能还会有残留一些异味,外观虽然色泽漂亮但是往往会有种干枯的既视感等等。
4、品级。鱼胶作为非标准化的产品,并没有标准的质量定级(虽然我也很希望它有!),市场上所有神马5A、4A甚至9A的定级都是扯淡,旅游景区评级呢啊?但凡遇到跟你吹嘘几个A的商家,请直接关闭聊天就得了,或者看到标几个A的标题,页面都不用点开,这是铁律。这个坏习惯是电商最先带起来的,蹭的是燕窝的叫法。但事实上燕窝的这个品级,也是瞎忽悠出来的,早年只是行业内用于对燕盏大小的区分标记而已。燕窝的品级,懂的人看的是疏盏密盏雨季旱季;鱼胶的品级,则要综合看大小、厚度、胶质、纹理、工艺和产地,自己的眼睛,是最靠谱的,千万别盲信别人杜撰出来的东西。
5、产地。咨询卖家产地信息,只要说不出这批鱼胶产地的卖家,基本都是非专业的和中间商,反正不会是一手或上游货源。(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不少鱼胶都是进口的,一批从贸易商进货,必然是掌握产地信息的;二批大多也是比较正规的行家们,砸自己招牌的不多。产业链的这两级,透明度比较高,不怎么会乱来。跟这类大批进货,提供种属、产地和胶龄信息是标配的操作。)
6、泡发。这个见仁见智,因为不同种类、胶龄还有泡发处理的方法和时间,都会影响泡发率,但如果卖家连跟你说明解释的水平都没有,请直接关闭聊天。
其他的有人看,我想起来再更吧。真心希望少点滥竽充数的混子搅乱市场了。
-------------懒惰的更新线----------------
1月12日第一次更新:
目前,普通买家常遇到的套路(无论电商和实体,都存在),我暂时想到的,主要有5种:
1、 合成鱼胶。
这种鱼胶是用各种小鱼胶搅碎、重新制形加工而成的,非常容易识别:一般干度不高(毕竟是粘合的,太干就很容易会自然干裂,露馅),基本没有胶斑;表面纹理都不规整甚至很凌乱,用手撕开胶身看不到一致的纹路走向,反而像撕开的纸皮;泡发时,会产生不少絮状物;泡发后(尤其在泡发再蒸制后)胶身会出现破洞、散开的情况。这种鱼胶没有买的必要,如果不小心被坑了,直接扔了就好,也不必心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这些被收购的鱼胶原料都是不新鲜的、甚至是腐败的,制作过程少不了药水漂白、除味和各种粘合剂、添加剂,不但没有应有的营养价值,还很容易吃出问题。
电商是这类鱼胶的出货主力军,线下反倒不多见。批发市场里稍微有点口碑的店,都不会卖这种货拆自己的台。
巴沙胶(网图)。图内已经算是合成鱼胶里比较好的货色了,但还是不建议买。2、 花心胶。
这种鱼胶是对所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鱼胶的统称。花心,顾名思义,问题出在心里。鱼胶有一个晒制的过程,在晒干之前或保存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本身不新鲜、遇湿受潮等等)发生了变质或腐坏,由于胶体外部最先变得干燥,所以外观上看并不容易发现内部的问题。
这种鱼胶是典型的变质产品,必然会存在异味,所以一般商家都会洗药水来除去异味,一般人通过气味并不容易辨别。这类鱼胶有一个共同点,胶体内外颜色差别比较分明,掰开来对比就会比较容易发现;泡发时也会出现跟第一点类似的絮状物(烂肉)。当然也有更进一步对胶身进行再漂白的,那我们也要进一步地通过肉质纹理去辨别是否浸泡过化学药水(如双氧水)。
知友私信我咨询的花心胶。箭头指向的地方可以看到深褐色的霉变中心,跟正常胶体的血管组织和凝固的胶油是不同的。3、 移花接木。
这个主要是指用B种鱼胶冒充A种鱼胶的做法。举个例子,白花胶在市面上(浅色黄姑鱼鱼胶)就有诸多的冒充品,我见过拿来冒充白花胶的李鬼就有:新西兰鳕鱼胶、咸水/淡水黄花胶以及上面提及的人工合成胶,如今技术发达了,形状和纹理都有了伪造的可能。毕竟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差面前,有些人的良心是不值钱的。
写到这里我特意上TB搜了一下白花胶,搜索结果的第一页里,只有4个商品主图的照片是真的白花胶,剩下的几乎的都是一眼假的水平或者毫不相干。
印尼筒状白花胶(网图,清晰的人字纹)李鬼1号(网图,冒充:开片白花;真实身份:咸水黄花胶)李鬼2号:网红店的图,销量还不错。真实身份:鼬鱼胶。跟白花胶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价格天差地别!4、 混淆产地。
同一个大类的鱼胶,根据产地和鱼种,还会分出子类,这也造成了某些大类的价格区间跨度有点大。也举个例子,北海鱼胶大家都比较熟悉。虽说产自南美,但各个海域的鱼种以及当地工人的手艺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按产地细分子类的话,市面上常见的有6-7种北海(苏里南、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按鱼种或制形工艺的话,大概能分出10+种(双背、尖尾等)。以产地来说,普遍认为Sranan的质量最优,Mexico、Ecuador的质量相对就比较次。Sranan北海比Mexico北海的价格可以高出一截,只谈鱼胶品种不谈产地的销售方式,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原答案里会说到产地这个问题,并强调基本上说不出产地的商家都可以断定不是供应链的上游货源这个观点。
5、 新胶充老胶。
实话说,至少80%的买家,是无法分辨胶龄的(原谅我说得这么直白和残酷)。整个市场,买家在这一点上交的智商税,没准比上面几点加起来都多。鱼胶放得越久,颜色就会越深,大家都知道(但不同鱼胶变色的规律和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但这个我在原回答也讲了,不良商家可以做色造假,而且非常容易。所以,看颜色,是外行,一坑一个准;看纹理,是老手,也不完全保险;看质地和综合细节(工艺、瑕疵、变化等),才是行家。
那问题来了,一般买家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鉴别知识,咋办呢?
很简单!我的建议是日常食用完全没必要买老胶!
老胶和新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商家包装出来的噱头。老胶之所以贵,很大原因是在于药用和收藏的价值。比如黄唇鳘鱼胶,治血崩有奇效,物以稀为贵,价格就上去了;另一方面,由于药效珍贵,一般人要么用不起,要么用不到,久而久之也就放陈年了(毕竟也没几个土豪会隔三差五拿百年人参炖汤喝吧?如果有,就当我没说/手动狗头)。
说句心里话,市面上3、4千块一斤以下的鱼胶,基本都没有收藏的必要。正规的商家也不会把这些货囤个几年再销售,因为增值绝对抵不过压货的成本。老胶虽然由于氧化作用(原理类似于发酵),大多腥味更淡,口感略好,但那只是锦上添花很小的一部分提升而已,而且没准许多人根本分辨不出这细微的差距……所以,盲信老胶,真的是智商税。
-------------忙碌的更新线----------------
2月26日第二次更新
2021年开年复工真是忙死我了……
在写了这个回答之后,收到不少知友的私信,问了我不少问题,有关于鱼胶价格的,有关于辨别真假的,也有关于分辨质量的。由于信息量实在太大,我没法逐一讲解明白,所以就从大家问我最多的一个小问题为引子,讲一下鱼胶前世今生的一点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吧。
鱼胶的质量怎么判断,是不是个头越大越好?(这里头的问题点真的相当多啊。)明确的说,不是。我不敢代表所有行内人士,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认识的所有行家,对鱼胶品质的评估指标,品种和肉质永远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大小、完整度、干湿度和制形的美观程度。
原则上,不同品种的鱼胶,大小在大部分时候没有可比性;同种鱼胶,则先看肉质,再看大小。
一、首先说品种。
不同品种的鱼胶,药用功效和营养价值就不一样,这是大前提。然后,肉质又从客观层面上,反映出这块鱼胶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以湛江赤嘴为例,目前国内零售市场上的湛江赤嘴,95%以上都是张冠李戴,准确地说应该叫湛江型赤嘴。真正野生的湛江赤嘴,早就几乎绝种,市场上绝对不可能有大量的新胶。目前市面上少量流通的真湛江赤嘴,几乎都不可能低于10-15年的胶龄,大部分胶龄在15-30年之间,且头数并不大。我最近几年见的,规格普遍不到1两重。
相比之下,湛江型赤嘴的市场流通量就大得多了,大部分用的是本港赤嘴按照湛江赤嘴的形状制作而成;也有用的摩洛哥白鳘(PS:白鳘本身也是赤嘴系的一个品种,大的能接近3两重,由于色泽缘故还经常被冒充老胶卖。但白鳘本身并不差,只是和野生湛江赤嘴老胶的价差确实很大。);良心被狗吃了的用的则是各种廉价胶仿制(比如下面这张图,本尊跟赤嘴系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李鬼,大家可以猜猜它的庐山真面目/doge)
拿这三者来说,1两的真湛江赤嘴(不论胶龄),价值要远高于3两的白鳘赤嘴。
二、再来说肉质。
鱼胶的大小,也重要,但要看鱼胶的质量和判断性价比,我个人建议还是优先从肉质下手,最不容易踩坑。鱼胶的形状大小,可以在制形的时候,通过拉薄、定型等一系列工序实现,所以不光要大,肉质还要匀称、合理,胶身要尽量足干。不少时候,60头的黄花胶价值不一定比30头的差;10头的北海公也不见得会比4-5头的便宜。
肉质的影响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新鲜鱼鳔本身的先天条件,二是制作工艺。
1、先天条件
鱼鳔本身的质量,取决于活体鱼的品种、产地、健康程度和新鲜程度。品种和产地的因素我上面已经讲过了,所以这里重点讲后两个因素。
从一条冰冻保存了数月或是腐败了的鱼身上取的鱼鳔,无论如何都比不过鲜鱼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取胶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鱼胶,大部分是进口,小部分是国产。而进口的鱼胶,有两种制作方式,一种是产地或产地附近制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鱼鳔的新鲜度,但这需要巨大的建厂、仓储、物流和人工成本,大部分鱼胶从取胶到干制完成,大概要经历2天到3周不等的时间。目前印尼、新西兰、巴西等地都有华人建的鱼胶工厂,QC水平有高有低;另一种则是为了省去这些成本,就地将鱼胶取出并冰冻保存,通过海运运回国内加工(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外个别地方的人工实在太烂了!)。以巴西为例,海运时间至少1个月,加上报关清关,从取胶到进厂加工至少要2个月的时间。相比之下,后者的质量一般明显较前者差。(其实国内也有屯鲜胶搞内贸的,模式类似,略去不表)
冻品交易的现场。(为什么知乎会自动帮我旋转图片。。。)2、制作工艺
鱼胶的干制工艺,分生晒和机晒两种作业方式,从交付质量上分则有四类,从优到劣依次是:自然晾晒、冷风风干、混合风干和高温晒制。
自然晾晒的质量最好,当然也是最费时费力的。一块好的鱼胶从取胶到完成干制,随着干度的变化,往往每3至12个小时要人工清理一遍渗出的血渍和胶油,以保障鱼胶腥味的有效释放和均匀的干湿度。所以一块好的鱼胶,里面是蕴含着很多工人的劳动付出的,并不是单纯的先天质量好。
冷风风干。考虑到制作周期的各种成本关系,新鲜洗净后的、或已自然晾晒到一定程度的鲜胶,会放进冷柜风房里阴干。由于晒制时间更短,大大节省了胶油处理的工序,风干的鱼胶胶油含量都比较高,腥味也会较自然晾晒的重。(所以这里又有洗药水的故事能说了,我就略过2w字吧,不然真的要换键盘了)。而且,从外形上来说,风干和自然晾晒的基本没法区分得出来。
混合风干。这种加工方式,制作工期更短,用的是冷风风干--高温晒制--低温晒制的方法,使得鱼胶迅速定型和干燥。但是,高温晒制会导致营养大幅流失,同时由于胶体内外受热不均匀,这类鱼胶往往外部已干燥但内部还存留着一定的水分,可能会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内部慢慢霉变,逐渐成为我上面讲到的花心胶。另外,这类鱼胶也会由于受热不均匀,或者在定型后由于干湿度不均匀的关系,由于应力关系而出现或逐渐产生横断纹。
高温晒制。顾名思义,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了,诸位自行脑补吧。/doge
综上,同一个名字的鱼胶,不见得是同一个品种的;同一个品种的,不见得是同一个路子走出来的。想必各位应该会对质量和价格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了。
【原创内容,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