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买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购物指南 > 正文

购物指南

OMG!为什么总想“买它”?消费需要量力而行

nalinengmaidao2023-10-09购物指南250
“口红一哥”李佳琦直播翻车,引发了网友对网红带货的思考。你是否想过,在商家大肆宣扬“买买买”时,有多少东西是刚需?每个人都有消费欲望,它本身并无对错。能否正确判断自己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OMG,买

“口红一哥”李佳琦直播翻车,引发了网友对网红带货的思考。

你是否想过,在商家大肆宣扬“买买买”时,有多少东西是刚需?

每个人都有消费欲望,它本身并无对错。能否正确判断自己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OMG,买它!”

无论你爱不爱买东西,大概都听过这句带有魔力的口头禅——尤其是,双十一快到了。

前几天,爆红主播李佳琦的一场直播里,不到5分钟,3000多万观众就已经蜂拥而至,把他推荐的几款产品全部扫空。

“太可怕了!再看我就疯了!”

刚关掉李佳琦直播的朋友马上跑来跟我吐槽。

明明抱着批判态度点进直播间,没想到听到李佳琦喊“所有女生,一定要给我抢”的时候,她就忍不住了。

买了口红,十几盒面膜,还有很多精致但用不上的小物件......

疯狂购物之后,第二天醒来看着刷爆的信用卡,只想剁手。

买很多以为自己能用上的东西,却要花上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为此买单,值得吗?

-01-

前段时间,在微博看到一条新闻。

一名女护士,90 后,月工资 8000,欠网贷近 60 万。

即使在妈妈拿出钱,帮她连本带利填坑后,还不改,还继续偷偷贷款消费。

妈妈实在没办法,拿出领养证,对女儿透露藏了 28 年的秘密:你不是我亲女儿,你走吧,把她赶出家门。

不是房贷、又不做生意、不赌博,这几十万是怎么欠出来的呢?

是因为:追求高配生活质量。

朋友有的包包首饰,自己也不能输,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不管价格,都要买下来;

去外面吃饭、去酒吧喝酒,逞能请客一次几千块;周末两天都要买飞机票,来场说走就走的旅游。

但这些高配精致生活背后,代价是是巨额债务、连环催债、断绝母女关系。

像这样的年轻人,不少。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刚步入社会,第一次拥有了对金钱的自由支配权,我们都特别享受那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自由感。

再加上,社交平台上,每个女孩都光鲜亮丽,很多人也在劝你,现在喜欢的不买,等四五十岁再买吗?

可是没钱怎么办呢?分期,借钱,网贷。

提前享受本不属于现在的美好,从此生活就没安全感。

-02-

24 岁的小何,入读 985 大学,成绩优异。

来到大城市后,他迷失在灯红酒绿的高消费生活里,买最新的手机、买车,四处旅游,回头才发现,欠债二十万。

面对着残酷的现实,他选择告诉家人,自己去吐鲁番当小学老师,月薪3000,存钱还债。

他还想读书,考研,改变命运,可是,“因为网贷,30 岁前,我的人生不属于我自己。”

消费的人们,从来不讲道理。

实则上,这是一种心理饥饿感——因为穷过,所以渴望。

很多人说,跟风消费是虚荣。但很少人关注到虚荣背后,是过低的自我价值感,是对得到他人赞美,嫉妒,关注的渴望。

阿兰·德波顿将此称之为“渴望世界之爱”,也是身份的焦虑。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如果我们能得到关注、赞扬,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我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却被别人不屑一顾,自我怀疑就随之而来。

你周围的同龄人,口红一买 12 支,5000+ 的手机耳机电脑,一年换几次。

而你不化妆,不搭配,不消费,渐渐会发现自己似乎“低人一等”,有种自卑。

于是,因为内心认同 ”别人关注我时我才有价值“ ,就去买很多并不需要的昂贵物品,期望别人”羡慕自己“。

为了得到其他人的“平等目光”,我们开始学着用别人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

更何况,买买买本身,对大脑而言就是一种奖赏。

《消费心理学期刊》上有个研究,他们把人分成两组,一组在悲伤时去购物,另一组只看不能买。

结果第一组有 79% 的人体验到了悲伤情绪下降,第二组只有 2% 。

“越买越开心”有了科学依据。

没错,我们不能否认买下自己心头好会有一种彻底的掌控感,这种快感能冲淡我们的焦虑和悲伤。

但是在现实层面,消费超过预算,生活很快就会滚雪球式崩盘。

这时候,各种无抵押放贷和网络借贷,就会趁虚而入。

“您需要钱吗?我借给你啊,你花了钱就会开心的。”

金钱在手,天下我有。错觉越来越大,我们买的东西越来越贵,但焦虑有增无减。为了减轻焦虑,我们又进入新一轮的扫货当中。

这些东西,只是个东西,并不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本身啊。

-03-

网络时代,把不同经济水平的人,强行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网上的炫富看多了,人就容易化身柠檬精,错觉自己也应该,并有能力拥有。

或者,你的同事、同学,都在谈论相关话题,让你觉得不追求消费的自己,“不够正常”。

但是生活的样子除了炫富,还应该有其他的模样。

那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脱离高消费的概念,普通人的日子反而被定义成了“低配生活”。

并不是要节俭到,一顿饭分开两天吃,也不是衣冠不整,买洗面奶都不舍得。

而是,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需要的东西咱就不买。说学术一点,我们要正确判断自身的消费欲望,不依靠外在消费,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德国心理学教授迈尔思说,年轻人至少要拥有三种金钱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局限的能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处理自己的物质欲望。

当所有人都在给生活做加法时,也许我们可以做减法。

艺术家洪浩,拍过一系列作品:《我的东西》。

12 年来,他每天记录自己买的日用品。

衣服,饮料瓶,碗碟......密密麻麻,数量惊人。

他反思,以前物质匮乏,快乐却不少见。

现在,快乐好像只能从物质、消费上找到。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拥有那么多东西?离开这些,我们还能生存吗?

当然是可以的。

如果我们给家里的物品做一个记录,上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多久会用一次?

相信你会立刻明白,你的生活必需品实际很少。

知乎上一位女生就有类似的经历。

她因为沉迷购物,工作好几年,一分积蓄都没有,月薪 2000 ,每月却要还 5000 。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

她开始扔东西。

跑步机卖了,不用的乐器卖了。扔了几十种锅碗瓢盆,扔了两张床,一个衣柜,多余家具......

为了不让自己买着买着又回到原点,她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是必需品吗?我确定要买吗?

每次处理掉膨胀的购物欲望,就有多一份踏实的幸福感。

她不再对各种商品产生强烈的消费冲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回自己的内心。

最直观的改变是,因为断舍离省下的钱,都够在老家付首付。

原来,并不是只有高消费,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真正的自我价值,只能来自于内在。

再怎么追求外界的关注,你也无法从物质上获得真正的价值。

我很能理解手上刚有点小钱,就忍不住借贷刷卡凑到九千八去买一件高配消费品的心情。

如果你发现自己因为过度消费入不敷出,先别急,也许这反而是一次很好的试错机会——

欠债 5000块 、 1 万块、 3 万块、 5 万块,不敢辞职,不敢逐梦时,它让我们意识到,金钱不能决定你的价值,但怎样花钱能改变你的未来。

所以,放心吧,无力感是正常的,很多东西买不起也是正常的。

更何况,买再多的“好东西”又怎样,还不是会翻车——

前几天李佳琦直播不粘锅的时候,现场就粘锅了。

他一边介绍这个锅它不粘,那头助手就把鸡蛋粘锅上,铲都铲不下来......

正视自己目前的状态,慢慢调低自己的欲望,慢慢还款,肩上的担子总有放下的一天。

每个人都有消费欲望,它本身并无对错。能否在消费主义的热潮下,正确判断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回头从来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