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买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好物测评 > 正文

好物测评

抖音上的保险买得过吗?里面说的保险坑是真的吗?

nalinengmaidao2023-09-24好物测评289
由于抖音等短视频自媒体的兴起,让很多人能通过一些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了带货网红,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李佳琦,薇娅等。像李佳琦这样可以五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双十一带货更创下了破十亿的记录。

由于抖音等短视频自媒体的兴起,让很多人能通过一些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了带货网红,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李佳琦,薇娅等。像李佳琦这样可以五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双十一带货更创下了破十亿的记录。

毫无疑问,抖音,直播等这类视频类自媒体也逐渐成为了很多商品的销售渠道,除了化妆品,日常用品外,同样也有保险这个家庭刚需品。

由于小文看问题比较喜欢从正面来看(就算现在是疫情也觉得是充满机会的),所以一直都觉得这种有助于保险普及的新媒体传播其实是好事。

不过最近和同事开会时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抖音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生意,也会出现一些误导的现象,让很多已经配置了保障的客户进行退保等充满着十分巨大风险的行为。

(不断说平安的产品坑,性价比低,令他们退保)

那么网上短视频推荐的保险知识和保险产品,真的如里面的说的那样充满着各种没有人告诉你的坑吗?那么小文今天就抽取当中常见的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01

抖音的保险产品感觉很便宜的原因

首先,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不同平台的产品,对产品设计偏重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区的死亡率,患病率等是相同的,所以不同公司制定保险产品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不同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的不同,所以不同规模和营销模式的公司对产品的制定和偏重点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例如国寿,平安,友邦等,因为有多年历史累积下来的客户群体和品牌效应,所以大公司更讲究的是用户感受和后续服务,这导致大型保险公司在根据相同标准制定产品时更偏向容易得到后续的理赔,即条款更宽松,而相对的价格会显得更高。

相反,对于新生的互联网和小型保险公司,相对会少了服务这附加价值,而且其当务之急是吸引客户,后续的能否赔付(条款)并不是其重点关注的,所以更偏向通过修紧条款来压缩成本或者保障年期,将其成本放在了更容易展示和看到的方面,例如保额或者报销上限等。

这就是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因为经营策略不同而对产品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的原因。

由于互联网保险缺少了后续服务这样的附加价值,所以需要将保费调低(即相同保费的情况下展示的保额更高)来吸引客户,而费率调低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将条款调紧来降低理赔概率,这就导致和大型保险公司的条款相比,条款会相对会紧很多,简单点说,理赔条件会相对难很多。

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些抖音主播上所说的坑。

02

误区一:不要给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买寿险。

在抖音的视频上会出现给18岁以下的小孩买寿险是坑这样的言论,因为人寿的作用是身故之后可以杠杆一笔钱,让家人可以跳过遗产承继的纠纷等一系列风险,让一笔现金可以留给家人,让家人可以继续安稳无忧地生活。

这样的需求一般产生在家庭经济支柱上,即父母身上。但对于小孩不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情况,人寿就没有任何作用呢?

这从理论上是对的,但实际运用上却是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客户和抖音上的主播,实际上都忽略了大问题,所以保险都是有条款的,所有病一定要到了条款,才能赔付的。

小文举个常见例子吧,例如中风,如果要赔付的话,中风条款是这样的:

需要确诊半年后,还要遗留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障碍残疾。这时间周期其实不短的。

那么如果出现了确诊后半年内死亡的情况的话,那么就完全并不属于重疾的范畴了。这种情况就只能以身故,即人寿的情况来理赔了。

再举个小文处理过的实际例子吧,良性脑肿瘤。

一个才五岁的小女孩,突然精神状态很差,需要经常睡觉。开始只以为是玩得累而已,后来这现象持续了几天后就感觉有问题了,马上带她去看医生,一检查就发现了是脑肿瘤了,而且长得非常快。

由当地的脑科医生,到北京天坛医院的最出名的脑科医生,再到香港养和最有名的脑科医生都给看过,所有医生都说肿瘤长得太快根本没办法做任何治疗。按肿瘤的生长速度,就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

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突然发生了这样的不幸,对家人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家长由最初的无比悲伤到慢慢接受,并打算安详快乐地陪她过完最后的日子。

如果涉及到这种脑肿瘤的话,也是属于重疾的保障范畴,它的条款如下:

像上面这个案例,由于在全亚洲最专业的医生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家长选择孩子最后的日子能快乐地离开,而没有做任何手术或者放射性治疗,是根本无法触发到重疾的条款进行理赔。

虽然家长的悲伤是难以弥补的,但有人寿保障的情况下,起码小孩人寿这部份的保障还能给疼爱她的家人一份最后的礼物。

这也是重疾一定要搭配人寿的实际原因。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预算有限,其实应该做的是先配置消费型的保障作为过渡,以后有能力的情况下再转换成有储蓄成分的重疾,让只需要有限的成本就可以有终身的保障。

所以不同保险的实际运用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配置保险时一定要咨询专业靠谱的保险顾问的原因。

03

误区二:返还型的重疾不划算,买消费型的重疾,

再把剩下的钱投资收益更高。

抖音上很多大V都会强烈推荐消费型重疾险,原因很简单,就是消费型重疾险便宜,而返还型重疾险坑。

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误导,导致的结果就是会错过了最佳投保年龄。

这种误导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几年前买房时的情形。当时计算就算我租一百年的房子,都没有买一个房子贵,省下来的钱拿来投资,收益更高。当随着房价越来越高,租金也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才有很多人发现自己被坑了。

因为这也是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操作上却并不是这样一回事的。由于一开始付的钱很少,而很多人都喜欢看短期的付出多少,所以根本没有多少人真的会计算一下当中的实际回报率问题。

那么小文就以小文公司的同一类(保障范围一样)的消费型和储蓄型的重疾险做一个对比计算一下,看实际上的数字是怎么一回事吧。

以一位30岁男士作为标准,10万美金的保额,分别用储蓄型的保障和消费型的保障做一个对比。用返还型的保费减去消费型保费的差额,分别用不同年化收益率计算得到的实际回报,由于消费型的保障一般不能包终身的,所以只能计算到80岁为例。

以下金额都是用美金结算。

你会发现,如果年化收益率达到已经是比较高的6%的时候,都会发生了亏损,只有年化收益率能够稳定地安全地达到年化收益率7.7%的时候,才基本能持平。

再考虑到80-100岁的患重疾或者身故的超高风险,而消费型会对这时间的保障有缺失,所以实际收益应该要比7.7%还要高,即要达到8%以上或者更高才会比返还型划算。不要以为抖音主播就比精算师聪明,精算师的计算能力还是会比我们普通人强的。

实际上消费型保险的用法一直都是属于过渡用的,它就像是租房子;而返还型的就像是供房子,是累计资产的一个过

就例如刚出来工作时经济能力有限,那肯定是租房子是更适合的,但由于租房子属于消费,但供房子才是资产,那么到有一定经济能力,还是买房子更划算的,也把消费转化成了资产。

消费型和返还型都是理财工具,完全没有哪个好哪个坑的问题,因为其适用的环境和条件是完全不同的。

04

保险产品不会坑人,坑人的永远是人

这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一些抖音主播提出的问题,例如50岁以上不要买重疾,有百万医疗就行等问题。由于小文之前有些文章已经回答过了,就不再重复解答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之前的文章的。

重疾险到底划不划算?有人帮你分析过吗?

爆款的百万医疗保险靠谱吗?用专业角度和实际应用给大家科普一下

其实用抖音来科普保险知识,让保险更普及其实是好事来的,但如果用这样的手法来误导客户,只是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甚至让客户乱退保,在小文看来是完全不可取的。

因为保险产品只是理财工具,它是不会坑人的,坑人的永远只有人。

希望这对大家有启发。